美国签证政策再次迎来重大调整。2025年9月6日,美国国务院官网发布最新通知,宣布全面叫停“第三国面签”。

这意味着,过去不少申请人选择到加拿大、墨西哥等地“就近办理”签证的方式将不复存在。
今后,几乎所有非移民签证申请人(包括B1/B2旅游签证、F1学生签证、H1B和L1工作签证等)都必须回到国籍国或长期居住国的美使领馆 进行面谈。
这一政策的调整,影响范围极广。对留学生、海外工作人士、以及频繁往返中美的申请人来说,签证办理流程将变得更加复杂。

政策核心变化
根据国务院通知,主要有以下六点新要求:
1 必须在国籍国或居住国申请
所有非移民签证(B1/B2、F1、H1B、L1等)都必须在申请人的“国籍国”或“合法居住国”的美使领馆面谈。
若以“居住国”为依据,必须提供充分证明,如长期签证、工作或学习文件。
2 费用不可退转
若申请人选错地点并缴纳费用,该费用既不会退还,也不能转到其他使馆。
3 面谈等待时间或拉长
如果申请人在“第三国”递交申请,等待时间往往会更长。
4 获签难度增加
在第三国申请时,签证官没有申请人的充分信息,很难确认其与国籍国或居住国的联系,容易判定“约束力不足”,从而增加拒签风险。
5 已有预约不受影响
已确认的面谈预约大致不会被取消。
6 例外情况
- 外交、公务相关签证(A、G、C-2、C-3、NATO);
- 联合国总部协议签证;
- 以及特殊情况下的人道主义、医疗紧急或基于国家利益的个案。
这项新规收紧幅度大,几乎切断了“就近办理”的渠道。

不同身份该如何操作?
为了帮助申请人理解新规的适用范围,美国国务院举出了几种常见场景。对于关心美国签证的华人来说,这些例子尤其重要:
1. 中国籍 + 常住中国:必须在中国的美领馆(北京/上海/广州/沈阳)签。
2. 中国籍 + 长期居住在加拿大,有枫叶卡:可以在加拿大的美领馆签。
3. 来自美国暂停业务的国家:只能去美国政府指定的第三国领馆。
4. 中国籍 + 常住美国:只能回国面签,美国境内没有签证发放服务(只能做身份转换,不能给你贴签证)。
这些规定直接影响到很多在海外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中国人。尤其是持H1B、F1、J1等签证的人,如果想要出境再返回美国,就必须按照新规回国或到居住国办理。
对不同群体的影响
01 留学生:签证更新难度上升
过去,一些留学生习惯在暑假去加拿大或墨西哥办理签证续签,以节省往返中国的机票和时间。新规实施后,这条路径被彻底堵死。
所有学生签证(F1、J1)必须回到国籍国或合法居住国办理。
开学季容易出现预约紧张,错过面谈时间可能直接耽误入学。
02 职场人士:出入境风险更大
对于H1B、L1等签证持有人,影响尤为明显:
- 必须回国或长期居住国申请,增加了旅行成本。
- 如果在第三国尝试申请,更容易被拒。
- 出境探亲、短期出差都需要重新考虑签证风险。
03 短期游客和商务申请人:便利性下降
旅游和商务签证(B1/B2)申请人也无法再“就近办理”。
申请成本增加,等待周期延长。
对经常往返中美的商务人士来说,行程安排灵活性下降。
新规对所有人都是一记“强制约束”,迫使申请人重新调整出行和签证安排。

实用建议:申请人该如何应对?
面对“第三国面签”全面叫停,申请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准备:
提前规划时间:学生拿到I-20后,应立即预约国内的美签面试。
职场人士应在合同或工作安排中,提前考虑签证周期,避免影响返美时间。
1 准备材料充足
- 学生:录取通知书、缴费凭证、资金证明。
- 职场人士:雇主证明、工作合同、工资单。
- 旅游/商务人士:旅行计划、资金流水、回国证明。
2 避免选错地点:面签地点必须与国籍国或居住国一致。
选择错误不仅浪费金钱,还可能耽误时间。
3 合理安排出境:持H1B、L1等签证的申请人,若计划回国或出差,应把签证周期算入行程。
避免因面谈等待过长影响就业或学业。
4 关注特殊豁免:如果涉及人道、医疗或外交事务,可以通过例外申请。
但一般申请人仍需严格遵守新规。
美国国务院叫停“第三国面签”的新规,是对非移民签证政策的一次重大收紧。
它不仅增加了申请成本和等待时间,也迫使所有申请人回到 国籍国或合法居住国 进行面谈。
无论是准备赴美留学的学生,还是在美工作的专业人士,都需要提前规划,避免因签证问题打乱行程。对中国申请人来说,这意味着今后大部分签证只能回国办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