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讯! 中国成加拿大石油第一大买家, 中加关系迎来转折!

过去一年,加拿大原油出口出现了明显转变——中国跃升为加拿大石油的第一大买家。

自跨山输油管道(TMX)扩建项目于2024年正式投产以来,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量大幅上升,单是3月份就达到了创纪录的730万桶。

这一趋势背后,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,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因素:美国对加贸易关系日益紧张,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影响下,加拿大正加速寻找新的出口市场。

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,但一直以来,其出口渠道严重依赖美国。阿尔伯塔省出产的大量石油,大约90%都通过南向管道输往美国市场。

这种“单一出口结构”一直让加拿大感到不安,一旦美加关系生变,风险极高。

2017年,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贸易战,加拿大成为“首轮受害者”之一。从加钢铁到乳制品,关税风暴接连不断。

虽然石油并未直接被列入制裁清单,但渥太华明显感受到压力。于是,加拿大政府斥资244亿加元推动TMX管道扩建,从阿尔伯塔直通太平洋沿岸港口,为出口亚洲市场打开新通道。

数据显示,自2024年5月管道扩建完工后,加拿大每日通过该管道出口的石油从30万桶提高到89万桶。其中,中国平均每天购买20.7万桶,远超美国的17.3万桶。

和之前10年每日仅7000桶的水平相比,中国市场的增幅可以说是“爆炸式”。

分析认为,中国炼油厂偏好高密度、高硫原油,而加拿大油正符合这一技术特点。加上价格相较中东或俄罗斯石油更为稳定,不少中企将其视为战略替代选项。

过去几年,中加关系因孟晚舟事件与外交摩擦陷入低谷,但现在情况似乎在悄悄改变。

6月,加拿大总理卡尼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通话,提出重启外交合作。

同月,加拿大多省省长联合发声,呼吁联邦政府“向东寻找合作机会”,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加强对华出口。

萨斯喀彻温省省长斯科特·莫直言:“如果我们真的想实现贸易多元化,就必须重建与中国的关系。”

在安大略省亨茨维尔举行的省长会议上,各省领导人也达成共识,要求联邦政府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,特别是在新能源、汽车和农产品领域。

一份声明指出,中国是“无法忽视的市场”,应将其纳入国家出口战略的核心考虑。

安省省长道福特更是罕见地表态支持扩大对华贸易。他表示:“我不认为美国是敌人,但现实是,我们必须为加拿大企业争取更公平的市场环境。如果这意味着加强与中国的合作,那就该大胆尝试。”

这些声音正在推动联邦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态度。一些议员开始呼吁,在维持对美贸易的同时,加拿大也要积极开拓亚洲市场,以应对日益不稳定的国际局势。

从外交到经济,一连串动作显示,加拿大有意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,而能源合作则成了最实际的切入口。最新统计显示,加拿大对非美国家的石油出口在过去一年增长近60%,达到18.3万桶/日。

更重要的是,中国并非加拿大石油的“权宜之计”,而可能是其未来战略合作的长期目标。

韩国、日本、印度也在加购加拿大石油,但没有一个国家的采购量能与中国相比。

加拿大一些能源企业已开始考虑扩建TMX产能,将输送能力再提升20-30万桶/日,以满足亚洲市场需求。可以说,这条本为出口美国西海岸设计的管道,正在成为中加经贸新纽带。

虽然美国依然是加拿大最大贸易伙伴,但近年来两国的摩擦频率明显上升。

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加拿大“占美国便宜”,甚至扬言要把加拿大“当作第51个州”。这一说法虽带有夸张意味,却真实反映出美加关系的微妙变化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的大规模采购显得格外敏感。

美国方面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。最近,两党参议员组团访问渥太华,试图修复紧张关系。据透露,他们私下坦承,特朗普的表态给双边关系带来了极大挑战。

不过,加拿大国内言论并不统一。像安大略省省长道福特就表示,虽然不认为美国是敌人,但在当前局势下,加拿大有必要考虑更多选项。石油出口就是一个现实的考量,尤其当它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。

从外交层面看,中国似乎也在主动释放善意。中国驻加大使王迪明确表示愿与加方重启自贸协定谈判。一位中国外交官甚至透露:“我们并不期待他们马上倒向我们,但至少他们现在愿意听。”

对于中国来说,减少对美石油依赖本就是既定方向。而加拿大石油的涌入,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。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中国对美石油采购量锐减90%,从月均2900万桶降至300万桶,反而对加拿大进口持续走高。

从能源到贸易,从外交到战略,在这个全球局势不稳定的当下,加拿大和中国似乎在寻找一条新的交集。

石油只是开始,合作还可能延伸到农业、矿产、科技等更广阔的领域。对于中国来说,这既是能源安全的保障,也是一个突破美加联盟局限的机会。

而对于加拿大而言,与中国合作或许是一次“被动中的主动转身”。未来是否真能走得更远,还要看两国能否在现实利益与政治考量之间,找到平衡点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