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0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多位欧洲领导人齐聚白宫,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。表面上,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跨大西洋峰会,但结果却令人失望。许多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认为,这场会晤充满戏剧性,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成果。
欧洲领导人:支持乌克兰,但回到“原点”
来自德国、法国、英国等七位欧洲领导人此行的重点,是向泽连斯基展示坚定的支持。德国总理默茨会后表示,特朗普虽在言辞上表达了对乌克兰战后安全保障的支持,但这种承诺模糊而不具体,几乎没有涉及领土问题。
更令欧洲人无奈的是,特朗普已放弃将“停火”作为与俄罗斯谈判的前提。换句话说,欧洲领导人得到的,基本和一周前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面之前一样——一切依然取决于特朗普个人与普京达成所谓“神奇协议”的可能性。
法国前驻美大使阿劳德直言:“安克雷奇与华盛顿的会晤,没有实质成果,只有空洞的承诺。什么都没变。”

峰会场面:戏剧性多于实质
此次会晤过程中,不乏堪比电视剧的桥段。
最引人注目的瞬间,是特朗普突然离席给普京打电话。普京提议未来的谈判放在莫斯科举行,令在场的欧洲领导人心头一紧。虽然特朗普婉拒,但欧洲各国对这一设想依然感到不安。
另一个插曲则出现在一个未关闭的麦克风中。特朗普被听到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说:“我觉得他想为了我达成协议。”这种言辞让人联想到他对与普京关系的执念。
马克龙对此保持谨慎,他表示:“特朗普总统对自己能推动进程充满信心,这对我们是好消息。”不过,法国方面对特朗普是否真能成功,显然心存疑虑。
欧洲的担忧:担心“土地换和平”重演
欧洲领导人紧急放弃休假、赶赴华盛顿,并不是因为期待出现突破性和平方案,而是担心特朗普再次对泽连斯基施压,逼迫乌克兰以割让领土换取短暂和平。
前美国驻北约代表伯恩斯指出:“他们此行的唯一原因,就是不信任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承诺,更不理解他对普京的迷恋。”
欧洲领导人显然已经习惯与特朗普打交道的方式。德国和法国虽然强调停火的重要性,但都避免过度施压,以免破坏统一立场或引发特朗普的反感。

欧洲展现罕见的团结
虽然成果有限,但欧洲领导人至少在这次会晤中展现出高度一致。
德国总理默茨强调:“我们准备充分、协调一致。美国总统也注意到,我们在用同一个声音发声。”
英国首相斯塔默更是推动组建欧洲维和部队,并确认特朗普对美国参与此计划持开放态度。斯塔默强调,任何和平谈判都不能绕过乌克兰本身。
这也是会晤中少有的积极信号:无论是领土问题、战俘交换,还是被掳走的乌克兰儿童归还问题,欧洲都坚持必须由乌克兰亲自参与谈判。

从伦敦到华盛顿:北约的转变
回顾今年3月伦敦的会议,欧洲当时还担忧美国会彻底放弃“二战以来的保护者”角色。如今情况已有变化:
- 北约成员国在特朗普的施压下,纷纷承诺增加军费投入;
- 英法就核武库使用问题发表联合声明;
- 英德签署共同防御条约;
- 欧盟建立金融机制,以支持更多防务开支。
这些动作都表明,欧洲正在为更独立的安全体系未雨绸缪。
然而分析人士警告,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依旧不确定。一切仍取决于特朗普的态度,他可能随时改变立场,尤其在与普京的下一次接触之后。

特朗普的“空头支票”与潜在风险
伯恩斯总结道:“特朗普迫使北约盟国提高军费开支,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。但他没有能力带领北约解决真正的威胁——普京的复仇计划与暴力倾向。”
换句话说,特朗普的承诺更像是安抚剂,短期内缓解紧张,却无法提供持久安全。欧洲领导人虽然暂时松了口气,但缺乏一个清晰的谈判方案,可能为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。
不确定的跨大西洋未来
这场“充满表演成分”的峰会,让欧洲领导人既有安慰,也有更多担忧。安慰的是,特朗普至少在言辞上支持乌克兰的安全;担忧的是,实际政策依旧摇摆不定。
在普京的阴影下,欧洲更清楚地意识到:依赖美国并不稳妥,只有强化自身的团结与防务,才是真正的保障。
未来跨大西洋关系能否稳固,还要看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。而这,才是真正让欧洲领导人夜不能寐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