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校概况
私校申请详解, 你必须知道的5大要点和4大误区!
虽说就整体的教学质量而言,公立学校并不逊于私立学校,但是最顶级的私立学校,依旧是众多家庭眼中的香饽饽。大温地区私校每年的报名人数都有增长,这就意味着,想要入读这些名校,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。
那么,申请私校时要如何准备,才能提升成功率呢?
语言能力的培养
正如文章开头说的,申请私校是一个很长的过程。这个“长”不仅仅是说在申请前需要有一年左右的准备和申请阶段,更是指对孩子们从小的培养。专题此前的文章就曾说过(还没看过的小伙伴们,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阅读),BC省大多数私校并不设立语言班。所以,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语言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刚来加拿大的孩子通常英语或法语尚未过关,需要几年时间真正过语言关,结束第二语言的课程。因此,如果要申请私校,需要评估好孩子的英文基础,适时为孩子语言学习选择专业老师,以便孩子在面试时,可以流利使用英文沟通,考SSAT时对语言要求将更高。
择校
谈到择校,可能不少家长就会下意识地去回顾每年Fraser Institute的学校排名。确实,排名靠前的名校确实非常受欢迎,但是,仅凭排名来择校,很明显是不够的!在择校前,其实最重要的是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、特长、爱好等等。内向还是外向,喜欢文艺还是体育,有哪些特长和缺点,未来有何期望,这些都会是面试时可能问到的问题!另外,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几乎每一所学校,不管其招生标准如何,都秉承一个基本原则:平衡、多样化每一个班级。也就是说会尽可能在一个班级里参杂各种不同性格、爱好等的学生。所以,内向、外向之类的问题,很难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申请。
但是特长和爱好影响就会比较大的,学校会由此判断孩子是否是自己想要录取的孩子类型。择校主要是选和孩子特长、特点匹配的学校!
择校前对孩子要有尽可能客观和公正的评估,毕竟入学就意味着孩子漫长学习生涯的开始,学校将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影响孩子未来的方向。
所以,学校排名很重要,但绝不是一切!不少家长在带孩子参加面试时会遇到这样的回答:I believe your kid is not ready。很多时候,这就是学校认为孩子和学校“不相互匹配”的委婉说法。
另外,某所学校排名靠前,口碑很好,家长明白,学校自己其实更清楚。但学校并不希望家长不以学校特点,而仅以排名来择校。所以,对学校的信息缺乏了解,不知道其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,如此不仅无法通过学校严苛的筛选,更有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!
误区1: 只要孩子能力够好,择校就没问题
与公校的“来者不拒”不同的是,很多学校因为自身的各种因素,会对能进入自己学校的学生附加各种条件。比如:
- 很多学校的JK和K年级以招收目前在本校念书学生的兄弟姐妹为主。如果没有任何此类“背景”,在申请时则需要花大力气准备,否则只会是白白浪费申请费而已。
- BC省不少知名私立学校为教会所设,带有明确的教会背景。这类学校对申请人的家庭也会有必须的宗教要求,比如父母双方中,至少有一方为基督徒等。
以上两种要求是比较常见,而一些学校还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,申请前务必要仔细确认。
文书的准备
误区2:写“推荐信”的人越“牛”越好吗?
这其实是一个在华人家庭中极为常见的误区。而这个误区可能源于对于“reference letter”这个词的“误译“和国内的一些观念。
首先“reference”一词意为“参考”,“reference letter”的准确意思也应该是“参考信“。而翻译成”推荐信“以后,让不少华人不自觉地代入了“中式思维”,认为撰写推荐信的人越知名越好,越厉害越强,牛人们的“推荐”更有分量。
误区3: 文书写作”只提孩子,不谈家庭”
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特点,从家长个人的兴趣爱好到家庭的教育理念,都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成长。而教育是一个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,因此,私校在评估一个孩子时,也会非常注重评估其整个家庭。毕竟,学校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学生来自有着相似文化和背景、能够轻松融入自己的家庭。这样也是对所有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。
因此,在申请过程中,家长们也需要适时地展现家庭的特点和亮点,比如家庭的教育理念、价值观、责任心等等,引起老师对整个家庭的好感,从而建立对孩子未来的信心。
面试
如果说文书等各项准备,主要是为了体现孩子的智商、学术水平和各项能力,那么面试则主要为的是提现孩子的思维方式、团队合作精神和情商!对于各个私校,特别是最顶级的私校来说,双商都极为重要,甚至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,可能情商更为重要一些。
以上6个部分,就是面试过程中学校会重点考察的方面了。
- Adaptive Behavior即适应性行为,是孩子对各种不同环境或外部因素的适应性;
- Social Emotional即社会性情感,主要反映孩子与他人相处的能力;
- Cognitive Skills即认知能力,主要反映孩子的集中力、注意力、记忆力、逻辑能力等;
- Literacy即语言能力,包括了听、说、读和认字能力;
- Numeracy即认数能力,包括认数字、数数、简单的数学等;
- Motor即行动力,这里主要是对细微动作的控制力、手眼协调(如握笔、握餐具)等
面试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,但是有一点却非常容易被人们忽略:第一印象。
人们常说,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“,如果面试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,那么招生官对整个家庭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“开始”的“开始”。第一印象源于家庭的整体的衣着、问候、举止等等。
举例而言,欧美上流社会非常讲究礼貌和尊重,一些过于休闲的衣着(比如牛仔裤),会给对方“这个家庭没有准备好”、“对申请不够重视”等印象。第一印象如此,后续就有可能失分。
误区4: 我的孩子没被录取 是否意味着TA能力不足?
一个孩子没有被录取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,因为正如前文所说,学校在录取学生前,会综合考察孩子和家庭的方方面面。很多情况下,是学校觉得,根据孩子所展现出来的特质,未必是最适合本学校的。比如文艺特长生,选择了以体育见长的学校等。
很多加拿大人,特别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加拿大人,非常淳朴,他们满脑子都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选择。假如因为某种原因,学校意外录取一个本不适合本校教学方法的学生,这个招生官甚至可能会内疚和自责很长时间。
因此,即便被学校拒绝,也不要太过灰心,尤其不是责怪孩子,伤害孩子的自信心。
申请流程
私校的申请,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从开始规划到最终收到录取通知,可能会经历一年的时间。
往年,BC省的私校们都会在9月或10月开通申请渠道,今年相比较而言略有延后,最显著的区别可能就在各个学校的“开放日(Open House)”环节了,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,各个学校的开放日基本以“云开放”的模式进行,各个家庭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游览学校,并以“在线会议”的方式约谈学校的招生官等。
如果有心仪的学校,务必经常关注学样网站,预约“学校开放日”参观,带孩子感受并充分了解学校,这样学校也会感觉这个家庭真正是重视申请的。